16 September 2011

兩個太陽的世界

original paper: Kepler-16: A Transiting Circumbinary Planet
Vol. 333 no. 6049 pp. 1602-1606 DOI: 10.1126/science.1210923
(我覺得各位無需要睇NASA新聞稿啦可以直接找paper看,只有4頁一滴數都冇。各位undergrad同學知道怎樣用中大network找paper嗎?)

太空天文臺開普勒發現環繞雙星系統的地外行星。

過去已經有計算指出雙星系統的地外行星可以有穩定的軌道,但發現實際例子還是頭一樁。簡單計算可知,這顆行星的日照時間只會較相同軌道半徑而環繞單一恒星的行星長千分之四。不會出現科幻小說中總有一顆太陽的日不落情況。

開普勒天文臺由NASA研發,唯一目的是長時間量度位於天琴座和天鵝座之間的天區的145,000顆主序星的光度變化,以期從中發現掩蝕行星。 Transiting planets, 跟蝕雙星一樣,當地球,地外行星及其主星主星連成一直線,就會發生凌日現象,主星的光度在行星劃過表面時減弱;透過測量這微細的變化,就能找出環繞恒星的地外行星。
(加插問題:爲什麽要特地測量天琴座和天鵝座之間的天區?)

即使沒有發現地外行星,光度變化的數據亦能提供有關恒星表面波動的資訊,有助認識恒星內部結構。這種研究稱為Astroseismology。 Astro=星,seismology=透過分析地震波研究地球內部結構的科學學。怎樣研究?因為不同波長的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refractive index都不同,可利用地震波到達一地的時間差推算地球內部如何分層,各層由什麽物質組成。同理,astroseismology透過恒星的波動認識內部結構。但我們無法站在恒星表面測量,只能透過波動時造成的光度變化作更間接的推論。這種透過間接證據作重重推論的做法對研究無法直接觀測的現象非常重要,最神乎其技的例子大概是利用樹木年輪及冰層中的氣泡的同位素比例推斷過去的氣候。

延伸閱讀:
Isaac Asimov, (1941). Nightfall(中譯夜幕低垂).
http://www.kulichki.com/moshkow/FOUNDATION/nightfall.txt


--- 轉載自物理牆 - 區刀 [16/9/2011(Fri) 12 : 29]

0 comments:

持續踢波計劃

各位有興趣參與持續計劃的校友,填上簡單的聯絡資料,以便日後通知。

報名表:請按此處

持續計劃網頁
Facebook Group

PHY Basket

2011年正式成立,目的為提供更多籃球聚會予各屆物理系校友,成員將不定期相約於中大夏鼎基或其他場地,進行籃球活動或安排友賽。

Facebook Group: http://basketball.cupaa.org

  © Blogger template 'Neuronic'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