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May 2012
09 March 2012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類型中微子轉換模式 本系師生參與其中

Posted by Anonymous at 20:20 0 comments
07 December 2011
今個星期六 - 抬起頭來!
半影食始7:33pm / 食甚10:31pm
2011年12月10日將發生一次長達六小時的月全現象。在香港月食時,月亮的仰角頗高,大部分面向東方無障礙物的地方都能夠看到。
[香港天文台月蝕資料]
天文台網頁亦會於8:45開始直播全程 [直播網頁]

Posted by FiLA at 10:42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17 September 2011
星圖在手
中秋過後,大家在賞月的同時,相信又再想起昔日中大觀星的良辰美景!興致起,望上天空,會唔會發現差少少?如果加上一份星圖在手,相信會更自在吧!以下介紹幾個星圖資源,大家可以準備好,隨時用得著。自製旋轉星圖 [Link]
簡單打印兩頁,少少手作手工,便可完成。iPhone Apps - Stellarium [Apps Store Link] 免費
電腦版大家都用得多,還支援iPhone,仲要係免費,冇理由唔下載試下啦?
iPad版 - Stellarium XL 就要USD 0.99 [Apps Store Link]Android Apps - Google Sky Map [Link] 免費
由Google提供,免費的星圖Android軟件。
Posted by FiLA at 11:36 1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16 September 2011
兩個太陽的世界
original paper: Kepler-16: A Transiting Circumbinary Planet
Vol. 333 no. 6049 pp. 1602-1606 DOI: 10.1126/science.1210923
(我覺得各位無需要睇NASA新聞稿啦可以直接找paper看,只有4頁一滴數都冇。各位undergrad同學知道怎樣用中大network找paper嗎?)
太空天文臺開普勒發現環繞雙星系統的地外行星。
過去已經有計算指出雙星系統的地外行星可以有穩定的軌道,但發現實際例子還是頭一樁。簡單計算可知,這顆行星的日照時間只會較相同軌道半徑而環繞單一恒星的行星長千分之四。不會出現科幻小說中總有一顆太陽的日不落情況。
開普勒天文臺由NASA研發,唯一目的是長時間量度位於天琴座和天鵝座之間的天區的145,000顆主序星的光度變化,以期從中發現掩蝕行星。 Transiting planets, 跟蝕雙星一樣,當地球,地外行星及其主星主星連成一直線,就會發生凌日現象,主星的光度在行星劃過表面時減弱;透過測量這微細的變化,就能找出環繞恒星的地外行星。(加插問題:爲什麽要特地測量天琴座和天鵝座之間的天區?)
即使沒有發現地外行星,光度變化的數據亦能提供有關恒星表面波動的資訊,有助認識恒星內部結構。這種研究稱為Astroseismology。 Astro=星,seismology=透過分析地震波研究地球內部結構的科學學。怎樣研究?因為不同波長的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refractive index都不同,可利用地震波到達一地的時間差推算地球內部如何分層,各層由什麽物質組成。同理,astroseismology透過恒星的波動認識內部結構。但我們無法站在恒星表面測量,只能透過波動時造成的光度變化作更間接的推論。這種透過間接證據作重重推論的做法對研究無法直接觀測的現象非常重要,最神乎其技的例子大概是利用樹木年輪及冰層中的氣泡的同位素比例推斷過去的氣候。
延伸閱讀:
Isaac Asimov, (1941). Nightfall(中譯夜幕低垂).
http://www.kulichki.com/moshkow/FOUNDATION/nightfall.txt
--- 轉載自物理牆 - 區刀 [16/9/2011(Fri) 12 : 29]
Posted by FiLA at 16:59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11 June 2011
Posted by YSL* at 22:39 0 comments
2011年6月16日凌晨 - 月全食天文現象
於香港時間2011年6月16日凌晨三時許,本港上空將會發生一次月全食天文現象。在月全食過程中,更會發生一次月掩 4.8等星現象。掩星觀察是比較專業的天文觀察,使用天文望遠鏡較佳。

上 圖說明這次月食發生的情況。 月球由西向東移動。
(P1)1:24:37am,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半影月食開始。[半影食始]
(U1)2:22:57am,月球開始進入地球本影,月偏食開始。[初虧]
(U2)3:22:29am,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月全食發生。[食既]*
(Greatest)4:13:43.5am,月球最接近地球本影中心,食份達到1.7。[食甚]
(U3)5:02:42am,月球開始離開地球本影,月全食結束,變成月偏食。[生光]
(U4)6:02:14am月球離開地球本影,月偏食結束。[復圓]
(P4)7:00:41am 月球離開地球半影,半影月食結束,整個 月食過程結束。[半影食終]
筆者註: 原來食既中的「既」字可解「盡」的意思,月食食盡,就發生月全食,這刻稱為食既。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杜预注:“既,尽也。”
... [全文]
Posted by FiLA at 12:54 2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18 May 2011
「六星連珠」上演 百年一遇天文奇景
Posted by YSL* at 15:09 4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21 March 2011
日本大地震及輻射安全資訊網
中大物理系的校友對日本核事故相當關注,本會幹事陳建樂與本會校友陳凱揚共同設立的資訊網站,希望有助大家更緊貼更客觀緊貼情況!
http://nuclear311.blogspot.com本站成立的目的:轉載有關福島核電廠事故的消息,以及輻射的安全資訊,讓大家平安渡過這次的人類共同危機。
由3月17日成立至今,經已有5千瀏覽人次及多個網上轉載。
Posted by FiLA at 13:30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03 August 2010
2010年8月 - 四星共聚
"轉載自天文園網頁"
本年八月黃昏時分,大家可以在西方的天空看見水星、金星、土星、火星。上圖是在電腦的模擬下,於八月上旬四顆行星和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本年七月尾至八月期間四顆行星在天球上運行到較接近的位置,令我們能夠同時在西方看見它們。這個現象亦可以稱為「四星匯聚」或「四星連珠」。
... 天文園全文
Posted by FiLA at 16:27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18 June 2010
2010 年6月26日 - 月偏食天文現象
轉載自天文園 (本文使用的是香港時間HKT = UTC+8)
2010年6月26日的月出將會與別不同!當天為農曆十五,本應滿滿的圓月欲有一部份變得暗淡無光!當天的月亮是帶食而出的。東亞地區只能看到月食過程的後半部。
月食基本資料
半影食始 | 16:57:21 |
初虧(本影食始) | 18:16:57 |
香港月出 | 19:08 |
食甚 | 19:38:27 (仰角 5.2° 方位角 119.0°) |
生光(本影食終) | 20:59:50 (仰角 12.2° 方位角 128.8°) |
半影食終 | 22:19:34 (仰角 33.1° 方位角 142.7°) |

上圖說明這次月食的情況: 月球由西向東移動,在 16:57:21 ,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半影月食開始。18:16:57 ,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月偏食開始。於 19:38:27 達到是次月食的最大食份。到 20:59:50 月球離開地球的本影,月偏食結束。直至 22:19:34 月球離開地球半影,半影月食結束,整個月食過程結束。
... 全文可參閱天文園網頁。
Posted by FiLA at 14:20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11 May 2010
2010 年5月16日 - 月掩金星
在 2010 年5月16日(星期日)傍晚,月亮的旁邊會有一顆明亮的星星——金星,這是一顆從地球上觀測到最光亮的行星,亮度達-3.9等*。隨著月球在天空中移動並越來越接近金星,於晚上7時37分,在香港可以看到月球將金星遮掩的現象。掩蓋發生的一刻稱為「掩始」,即掩星開始。當時月球位於西方,仰角約20度。
於晚上8時01分,即約半小時後,金星從月球的另一側出來,再次閃耀於港人眼前。此時月球仍位於西方,仰角約15度。
階段 | 時間 | 月亮的仰角** | 方位角*** |
掩始 | 晚上7時37分 | 20度 | 289度 |
掩終 | 晚上8時01分 | 15度 | 291度 |
觀察地點:全港均可見月掩金星,但應選擇西方視野不受阻礙的地點觀測。香港天文學會將於屯門黃金海岸舉行觀察活動,歡迎大眾參與。
觀察方法:由於金星及月球均十分明亮,用肉眼已可觀察到金星消失和出現的現象。但使用望遠鏡的話則可看得更清楚及細緻。而掩始及掩終只是一剎那時間,如希望細緻欣賞的話則必需事先準備望遠鏡!
*星等: 一個描述天體亮度的指標,數值愈少亮度愈高,太陽約為 -27 、滿月約為 -13、織女星為 0、人眼可見的極限星等約為 6。星等每相差 5 等,光強度相差 100 倍。
**仰角: 指該天體與水平之間的夾角,90度為頭頂,0度為水平。
***方位角: 北為0度、東為90度、南為180度、西為270度

全文 - 見天文園網頁
Posted by FiLA at 16:05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07 January 2010
2010年1月15日 - 香港日偏蝕
轉載自天文園
繼2009年7月中國內地出現日全蝕後,(中國可見日環蝕的主要城市包括重慶、青島、鄭州)
![]() (From : NASA Eclipse Web Site http://eclipse.gsfc.nasa.gov/eclipse.html ) 參看上圖,圖中紅色區域為可以觀測到 日環蝕的地區。淺藍色線以內的區域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蝕。 |
![]() | (From : NASA Eclipse Web Site http://eclipse.gsfc.nasa.gov/eclipse.html ) 日蝕時月影的動畫 |
有關世界各地預測,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eclipse.gsfc.nasa.gov/SEgoogle/SEgoogle2001/SE2010Jan15Agoogle.html
香港日偏蝕情況
日期:時間:15:32-17:57
地點:全港可見日偏蝕
食分:0.67
是次日蝕將在下午約3點32分開始,當時太陽位於西南方離地28度空中。隨著月球移近日面,在下午4點54分達到食甚,57%面積的太陽被月球掩蓋,屆時太陽離水平線只有13度。食甚過後,月面漸漸離太陽而去,時間亦將近日落。太陽在下午5點57分落山,但日蝕過程尚未完結,我們叫這做「帶蝕落」(意即帶著日蝕落山)。由於在香港發生日蝕時太陽所在的緯度比較低,有興趣觀察的市民應選擇西 南面視野受阻程度較少的地方。
過程 | 時間 | 高度 | 方位角(正北為0°,正東為90°) |
初虧 | 15:32 | 28° | 229° |
食甚 | 16:54 | 13° | 241° |
日落 | 17:57 | 0° | 247° |
香港天文台資料 http://www.hko.gov.hk/press/D4/pre20100104c_uc.htm
Posted by FiLA at 10:00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15 December 2009
2010年1月1日凌晨 - 月偏食天文現象
2010年1月1日凌晨 - 月偏食天文現象
於香港時間2010年1月1日約凌晨三時,本港上空將會發生一次月偏食天文現象。今次月食的食份較少,月球只有很少部份會變黑,但如天氣理想,用肉眼也能察覺。

半影月食

上兩圖是在2009年2月9日在中大拍攝的半影月食的情況,顯示半影月食發生初期(左)和食甚(右)時的月球的不同之處。月球仍然是圓形的,但不同位置的光暗有所不同。從上圖中可見到月球的右上方變暗,這就是半影月食唯一一個跡象,當時用肉眼亦能察覺月球光暗不均勻。

如何觀察
食甚發生時,月球的位置在正西方離地平50度處左右,十分容易欣賞! 順帶一提,在食甚發生時即3:12am,在天頂會看到一顆通紅明亮的星星,那顆正是火星!火星在一月會達到衝的位置,它將會愈來愈光亮,不仿留意一下。但如希望看到火星的圓盤則必需使用天文望遠鏡。
----- 資料來自天文園
Posted by FiLA at 14:00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30 July 2009
中大發現半導體納米線特性

... [全文]
Posted by FiLA at 10:13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20 July 2009
日食觀測方法
明日 (22/July) 中午,香港將出現日偏蝕天文現象,現轉載天文園介紹各種日食觀測方法。更多日蝕資料,可瀏覽天文園網頁。
警告:切勿用肉眼直接觀看太陽,更不可使用沒有進行適當濾光的望遠鏡觀測太陽,否則可能導致永久失明!
除了可見光外,太陽亦會發出相當強的紅外線(Infrared)和紫外線(Ultraviolet),過量均會損害視力。但由於我們視網膜內的細胞並不能感覺到紅外線和紫外線,如濾光不合規格可令我們正受傷害而不自知!一些不合規格的濾光法,或會令你感到太陽比較暗,但並不代表已濾去有害的太陽輻射!因此亦未必安全。
------------------------------------------------------------
大眾方法:
1. 太陽濾光眼鏡 / 太陽濾光片
一塊合格的濾紙應可過濾至少99.999%的光。
為確保安全,每次觀測前請檢查濾片有沒有破損,建議購買有關濾紙前查看有沒有「適合直視太陽」或「Safe for Direct Solar Viewing」等字眼。如有懷疑,請勿使用。
- 7月21日前於太空館欣賞天象節目可免費獲贈一塊太陽濾光片!
(圖片僅供參考)
2. 針孔投影法 - 建議使用
利用簡單的卡紙及鍚紙,即可製作用以觀察日蝕的針孔太陽投影儀!
製作辦法可下載這檔案
上圖中小朋友製作了太陽濾光眼鏡及針孔太陽投影儀。由於濾光眼鏡是使用特製的濾光片,大眾只宜製作投影儀!
3. 觀察大樹下影子
日蝕時留意大樹的影子,陽光經過樹葉間的空隙時,就等同於發生投影作用,有機會看到以下境象:

但由於樹葉不繼飄動,影像會變化無常。
4.筲箕投影法!
其實任何有圓孔的東西就適合用來投影太陽,而一般人家中有最多圓孔的家具,一定是筲箕吧! 日蝕期間要只使用一個佈滿圓孔的筲箕對準太陽...
即可看到......-->>
留意必需使用圓孔,其他形狀投影出來的影像會怪怪的。
------------------------------------------------------------
專業方法:
5. 望遠鏡投影法
利用望遠鏡(以折射式望遠鏡最佳)把太陽的影像投影在白紙上,然後觀看白紙上的影像。這種方法既安全又可供多人同時觀看。緊記不要把尋星鏡安裝在望遠鏡上,以免身邊的人誤以為尋星鏡可用作觀察!
(圖: 香港大學物理系朱德權先生)
望遠鏡投影下看到的太陽,日蝕時能清楚見到太陽外形的改變
6. 鏡前濾鏡法

注意:一些安裝於目鏡端的太陽濾鏡由於接收被聚焦的太陽光,可能因過熱而突然破裂,因此不建議採用。
另外有一種濾紙只適合攝影用途,切勿安裝於望遠鏡上直接觀測。
------------------------------------------------------------
以下的觀測方法會產生危險:
用太陽眼鏡、燻黑的玻璃、底片觀測太陽
以墨水中的倒影觀測太陽
天文園原文
Posted by FiLA at 10:49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02 July 2009
2009年7月22日中午 - 中國日全蝕
於2009年7月22日,將會上演一次世紀日全蝕!日全蝕持續時間最長達6分38秒。日全蝕帶由印度橫跨中國到達太平洋,將會經過人煙密集的長江流域地區。在中國境內亦可觀察到長達4-5分鐘的日全蝕。其日全蝕的持續時間之久令天文愛好者將其視之為不可不看的一次日全蝕。
(From : NASA Eclipse Web Site http://eclipse.gsfc.nasa.gov/eclipse.html)
上圖是日蝕時月影的動畫圖
日全蝕資料:
日期: 2009年7月22日 (三)
主要觀察地點: 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中國、日本南方小島
本影接觸地面時間(U1): HKT 08:51:16.8(am)
本影離開地面時間(U4): HKT 12:19:26.5(pm)
最大日蝕點: Lat = 24°12.6'N、Long, =144°06.4'E (太平洋)
最長日蝕持續時間: 6分38.8秒 (註:不同地點的日蝕持續時間均不同)
轉載自天文園,按此瀏覽全編原文
Posted by FiLA at 14:30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13 May 2009
哈勃望遠鏡最後維修任務
太子@天文推廣 [12/5/2009(Tue) 23 : 16]
NASA執行哈勃太空望遠鏡最後一次維修任務
阿特蘭提斯號於本港時間5月12日2:01am升空,將執行為期十一天的任務,為哈勃太望遠鏡進行維修。這是一個拖延了很久的任務,因為這個任務的危險性較高......
詳情:http://www.phy.cuhk.edu.hk/astroworld/
Posted by FiLA at 11:19 1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24 April 2009
Youngest and Lowest-Mass Brown Dwarfs
Astronomers discover youngest and lowest-mass brown dwarfs
Astronomers have found three brown dwarfs with estimated masses of less than 10 times that of Jupiter, making them among the youngest and lowest-mass substellar objects detected in the solar neighborhood to date.
Read more:http://www.astronomy.com/asy/default.aspx?c=a&id=8171
Posted by FiLA at 19:39 0 comments
Labels: Physics
25 March 2009
訂購 - 伽利略望遠鏡(Galileoscope)
“The Galileoscope”是國際天文年中的全球性基礎活動之一。這個伽利略望遠鏡是高質素、低價格的望遠鏡組合包,由2009國際天文年的一團天文學家、光學工程師及科學教育者聯合設計。不管你住在世界任何地方,即使是光害嚴重的市中心,都可以透過這支容易使用、2吋口徑、25或50倍放大倍率的消色差折射鏡去觀察到 400年前伽利略在天上的發現 - 月球上的山脈及隕石坑、金星的盈虧、四顆木星衛星,甚至土星環。
伽利略望遠鏡由組合包開始組裝,只需要5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望遠鏡的消色差光學系統包括一塊口徑50mm,焦距為500mm的主鏡,一個焦距為20mm的目鏡(放大率為25倍),及一個2X 巴羅鏡(將放大率提升到50倍)。另外亦可以配上其他任何標準1.25吋目鏡。亦可以架設上任何普通的腳架!
美國當局早前已正式接受預訂,訂購100支或以上每個望遠鏡組合包需US$12.5(約 HKD$97),不夠100支則每支US$15(約 HKD$115),運費另計。
伽利略望遠鏡可供課室老師、博物館節目主持人、天文學會以至任何有興趣向他人展示星空的人進行教育活動!伽利略望遠鏡是國際天文聯會於國際天文年的基礎活動,由美國天文學會帶領,並由專門公司負責跟進全球推售分配及進行質價比的最優化。官方網扯及網上訂購 : https://www.galileoscope.org/


Posted by FiLA at 10:54 1 comments
Labels: Physics